昨日(10日),重庆晚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,重庆市公安机关近日成功破获假冒医院医生教授诈骗老年人、病患群体系列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323名,打掉犯罪团伙16个,捣毁诈骗窝点30个,核破案件1万余起,涉案金额上千万元。目前,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。
保健品冒充*药
据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去年底以来,重庆警方发现针对老人、病患群体销售保健品的诈骗案件多发。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老人、病患群体个人信息后,冒充*医疗机构的医生教授,通过拨打电话或微信,对老年、病患群体进行突发性癫痫的治疗方法关爱式问诊,夸大受害者病情,鼓吹产品疗效,虚构其疾病治疗率。在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后,用廉价的健字号药品或其他三无药品冒充*药品高价出售,继续对患者进行所谓指导使用,诱骗受害人购买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药品,社会危害严重。
案情上报后,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,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。今年3月,按照公安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、传统盗抢骗犯罪等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部署,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牵头成立专案组,对此类案件开展调查。
个个自称纪章教授
11月14日,重庆市反诈骗中心、巫溪县公安局和北碚区公安分局专案组30余名警力同时出动,打掉冒充国医销售保健品的诈骗团伙,抓获167名嫌疑人,当场查获涉案电脑303台,作案手机224部。
抓捕现场赫然挂着这样的横幅:严禁冒充*机关及医生医生教授诱导或推荐产品给消费者。实际上,该团伙在和患者一对一电话联系或问诊时,都自称纪章,急救癫痫的药物有哪些是国医医疗机构教授。
市云南癫痫病专业医院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事实上,纪章不是一个人,更不是什么医学*,而是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虚拟代言人。
桌上摆着剧本台词
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不同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,都有专门的说话艺术和剧本。
11月14日抓捕现场,一个又一个操作间办公桌上,都放着所谓的说话艺术和剧本,和患者打电话或发微信问诊的,只有高中甚至小学文化,只是照着剧本说话,用一套套花言巧语哄骗人,或关心,或吹嘘,或挑逗,或利诱,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,复制粘贴一键发送。场景设计、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,受害人可能提到的问题,都有应对方案。
销售保健品的,根据卖的是化糖养胰药,还是羊奶粉,再或小球藻,列出各自专业术语,在每句台词结尾标注情绪、语气,如何赞美客户、关爱客户、夸大病情恐吓客户。
总有一款保健品适合你
诈骗团伙和受害人的一段对话
A(嫌疑人):你好,是重庆的朱老先生对吧?
B(患者):对。
A:是你要使用粉?还是给家里人使用?
B:我自己。
A:那你注意到我们的好消息没?咱们粉是国药,天然纯粹,临床应用对肝胆病、眼病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和癌症肿瘤等5大类疾病疗效确切。用法独特,可口服,可外用。
B:什么好消息?
A:咱们粉一份10克100天用量,*规定的基准药价8360元,您今天订购可以享受健康基金2000元。也就是说,你购买一份,只付6360元。
B:真的?
A:当然是真的,而且要给您说明一个事,由于很近粉数量稀少,很多老患者都是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预定,考虑到这点,我们厂家规定个人很多申购2份,一个家庭很多申购4份。如果你今天申购,每份都可以享受2000元健康基金。您要申购几份?
B:2份吧
A:好的,你支付12720元就可以了。
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以上是犯罪团伙按话术和剧本,和受害人进行一段对话。如果受害人回答没有糖尿病,犯罪嫌疑人马上就会推出降压胶囊、强身健体粉等,反正,总有一款保健品适合你。
重庆警方提醒
不要轻信*返现等把戏
重庆警方提醒广大群众,增强防范意识,特别是对保健品推销要提高警惕,防止上当受骗。
一、购买商品应选择正规渠道,不要因贪便宜而吃亏上当。
二、但凡陌生号码自称医疗保健等机构,一定查证是否真实存在,号码是否确属该机构使用。
三、不要轻信QQ、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的或电话推销的购物信息,不要轻信所谓保健品的疗效确切以及医保返现、*药、高价回购等说法。
四、在购物、就医等过程中,谨慎填写个人信息,严防个人信息泄露。